芦墟实验小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教科工作总结
日期:2020-02-16 15:43:06  浏览量:1205

芦墟实验小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教科工作总结

本学期,在学校工作目标的引领下,在学校“生态教育”工作思想的指导下,我们教科室聚焦生态教育文化、生态课堂研究,推动教育科研向纵深发展。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我们的新认识:在学习中提升

为不断提高教师素质,打造“三悦教师团队”,这学期开学初,学校组织全体老师开展理论学习活动,老师纷纷撰写心得体会,我们教科室围绕进行布置阅读,进行思考,并撰写微心得发布在芦小论坛“汾湖文摘”栏目,可以谈自己的理性认识,可结合教学实践谈自己的看法、做法或建议,以推动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学期过半,我们组织青年教师开展读书沙龙活动,一个个富有哲理的寓言,一篇篇发人深省的故事,鲜活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的诠释了生态文化的真谛。

为了更好地引领教师,我们教科室定期做好推荐,向教师推荐理论书籍、业务刊物,特别是热点文章,仍然每月在芦小论坛“汾湖文摘”推送,并每个学习编辑教科研简报,要求教师自觉学习,积极吸收和借鉴。

二、我们的再思考:在过程中聚焦

新学期开学工作会议上,张雪忠校长作了工作报告,向老师们传递了新的工作思路和设想,对生态教育研究进行再思考,对学校生态文化建设进行再探索,一石激起千层浪,全体老师们再一次将“生态”“文化”作为核心元素,开始全方位的思考。

我们利用论坛,在各学科组思考讨论“生态课堂如何建设?如何在生态课堂体现学生研究?生态课堂落实在哪些方面?”的基础上,我们向全体教师开展了“生态文化”关键词的导引,将生态教育与“了凡思想”结合起来,组织全体老师参与,结合各自的教学实际及个人独特的理解进行梳理。

我们的生态教育文化每个版块到底做什么?哪一块最难做?如何突破?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不停地找寻并厘清,需要我们不断地叩问与论证。在不断的思考过程中,我们觉得首先要在生态课堂教学理念上突破。从实际出发,从已有经验出发研究,形成我校未来三年生态教育文化教育的具体行动计划或行动指南。

三、我们的多实践:在实践中共生

(一)课堂上

注重本校骨干教师示范引领、注重群体质量有效提升、注重课堂流程的有效研究,这,一直是我校课堂教学研究的三大行动原则。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将走好、走稳以下三步棋:一是依托本校骨干教师、名师,邀请区教研教科室的专家引领,对我校课堂教学作进一步的调研、诊断,推出课例,研究提炼,打造优质的生态课堂。二是借助网络资源,提升教学行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并逐渐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课堂范式。三是依靠生态课堂教学展示、区级教科研活动,展示和推广我校的“生态课堂”经验。

本学期,我们继续在各个教研组开展“课堂观察活动”,要求各个教研组结合学生实际开展生态课堂教学的研究,向课堂要质量。

(二)课题上

我们不仅在课堂上实践着,还在课题上努力探索着。在区教科室的引领下,我们本学期继续开展学年课题研究,老师们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观察身边的教育教学现象,捕捉研究点,时刻用研究的眼光去观察、发现、解决问题,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去思考、分析问题,避免了想搞教科研而找不到切入点的尴尬。本学期我们组织教师参加了第八批学年课题的申报和第七批学年课题的结题。教科室要求老师们,特别是在第八批学年课题的研究中,注重过程管理,注意资料的积累。

对于学校的“十三五”课题,我们教科室除了认真做好课题网络化管理,还要求各个子课题的组长在期末要撰写相关的论文,组长撰写小课题研究报告。以期使课题的研究能落到实处,真正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四、我们的喜收获:在追求中享受

最大的收获莫过于全体老师在教育教学研究过程中的辛勤付出和积极探索。每一次的课堂展示、每一次的科研活动、每一次的专题研讨、每一次的阅读分享……在这样的思维碰撞中,大家且行且思,受益匪浅。通过活动,我们进一步领会了“生态”的真谛,进一步厘清了“生态教育文化”的特征,进一步提炼了“生态”的文化主张;通过活动,我们在思行的过程中收获多多。本学期,我校教师的研究文章在省级以上发表众多,特别是很多青年教师,纷纷用文字撰写教育心得,比如:蔡畅、朱秋凤、王婷婷几位英语教师,不但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也尝试整理自己的德育心得。还有顾孙芳、吴雅玲等青年教师,与德育骨干陈铮老师合作,将班主任工作的心得尝试着写成文字,有的还在省级刊物得以发表。

回顾一学期来的工作,我们觉得只有从平时每一个细小的教育教学行为入手实践,让生态教育文化的教学研究理念在教师心中扎根,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师生的学习生活方式获得最终的改变,才能使我们在课题研究的深入推进过程中开辟出属于我们自己的道路。为此,我们将继续向“生态”出发。